6月21日,由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,首页传媒承办的青岛企业之星·京津冀知名财经媒体采访行活动圆满收尾。
15家网络媒体组成采访团,走进澳柯玛、双星、青岛港和青岛食品,感受青岛企业的开拓创新精神。
(相关资料图)
这四家企业,商海浮沉,风吹浪打,历经沉淀,成就品牌。现如今,面临转型发展,遭遇新挑战,得到新机遇。
中国新闻社经济部副主任王恩博在参观双星时感慨,“老企业”通过创新、求变,焕发出新生机的例子在青岛有很多,没有开拓进取的发展氛围、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,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。
“老企业”究竟做到了什么,让采访团频频感慨?
在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“工业4.0”智能化工厂,采访团被生产线上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所吸引。工人只需根据用户订单计划调整关键工序,剩下的全部交给智能机器人。津云新媒体记者吕斌感慨“生产线满满的科技感,很受震撼,为民族品牌点赞!”
在澳柯玛创新科技馆,一个个充满科技感与体验性的场景,生动展示了澳柯玛在全温度领域探索的科技成果,采访团感慨“澳柯玛已经成为定制一种全新生活方式的企业,令人耳目一新。”
青食工业园已经按下“机器换人”加速键。流水线上的智能“蜘蛛手”是自动化、智能化的大趋势。要在生产方式、技术水平、市场渠道三方发力,采访团感慨,如果没有形成标准化、智能化,就会被时代抛弃。如果没有产品创新,就会被消费者抛弃。如果经营模式不创新,就会被市场抛弃。
走进世界第四大沿海港口青岛港,国内首个“双五星”智慧绿色码头现场空无一人,自动导引车化身为“搬运工”,在码头堆场间自由穿梭,成为青岛港开拓创新,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。面对一系列的“全球首创”,采访团感慨,“青岛港之所以成为全自动化港口的标杆,背后是‘人人皆可成才’的人才观,是从0到1自主研发的魄力。”
采访团感慨的是青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,是“老企业”迸发的新活力。
成功挽救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的著名企业家李·亚柯卡说过:“无创意,不创新,毋宁死。”
企业是创新的主体,创新则是企业的生命线。
对“老企业”来说,守正品牌价值,是优势所在。创新发展道路,是前进的旗帜。
老与新并非背道而驰,而是老树根上发新枝。
恰如严复所说:“非新无以为进,非旧无以为守。”
创新与继承殊途同归,正确处理好品牌传承、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,且守且进,增强企业内生成长能力。
近年来,青岛市正在加速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并在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上持续用力,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,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。这些目标的实现,核心内在动力来自青岛企业共同努力。
就在6月初,青岛市政府发布了《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暨2023年“稳中向好、进中提质”政策清单(第三批)》,包括21项工作措施、32项支持政策,从强化科技创新、集中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8个方面助力实体经济发展。
守正创新,是“老企业”应对外部环境竞争的必然选择,是“老企业”的第二次生命。
唯有坚持守正创新,“老企业”方能风生水起,历久弥新。
青岛财经日报/首页新闻记者 初志伟
责任编辑:林红